趣招生合作機構 > 學校機構 > 石家莊卓育英才訓練營歡迎您!
小學生厭學產(chǎn)生的原因及對策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7 12:36:31
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學生厭學的表現(xiàn)基本有三種形式:
種,雖然有些孩子成績還算不錯,學習狀態(tài)還算積極,有一定的目標,但那是迫于家庭或外界壓力,被迫學習;
第二種,目標不明確,雖然天天堅持正常上下學,但孩子對上學不感興趣,在校學習狀態(tài)消極,學習效率低下,作業(yè)質(zhì)量不高,感到學習很煩,怕考試,討厭老師,每天生活在無聊、無奈之中。
第三種,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再也學不進去,覺得上學學習簡直就是一種折磨,開始找各種借口不寫作業(yè)或不來上學,有的甚至偷偷的逃學,更甚者最終可能會選擇退學、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。
學生自身因素
1、學習目標不明確。有的學生自身學習動機不強,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,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,學習只是為了應付家長或老師,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(tài)在學;烊兆樱衷跄芸鞓、又怎能愛學習,又怎能不厭學。有些學生智力低下,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太差,學習方法不當,學習成績不佳,他們感受不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樂,對學習感到乏味,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,所以厭學。
2、未養(yǎng)成好的學習習慣。小學階段要讓孩子學會聽講,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培養(yǎng)孩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,必將對他今后的學習產(chǎn)生深遠的影響。隨著年級的升高,學習的科目也會越來越多,如果沒有養(yǎng)成好的學習習慣,學生將無法快速的接受越來越多的學習任務,上課時不知道如何聽課,課后復習也不知道怎樣做。盡管他也很努力,但成績較差。正如美國教育家赫爾所說的:“習慣不形成,學習等于零!倍@些學生將他們的成績差,錯誤的歸因為自己天生愚笨,能力不強,這種想法又反饋到學習行為中,如此惡性循環(huán),就患上了厭學癥。
家庭因素
1、要求過高。家長的“望子成龍”、“望女成鳳”的要求與期望過高。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質(zhì)、學習能力是不同的,過高的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。家長只有在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下,提出適當?shù)囊螅艜购⒆訃L到“跳一跳,摘到果子”的甜頭。如果期望過高,只會使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,漸漸的就會失去信心,對自己的能力產(chǎn)生了懷疑,造成了厭學的嚴重后果。
2、溺愛。家長的聽之任之不重視。有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,無暇顧及孩子,從來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,也有些家長溺愛孩子,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學習聽之任之,孩子長時間的看電視、打電腦也從不過問。孩子必竟是孩子,他需要大人的引導和扶持,父母的聽之任之,不重視,放任不管,再加上一些錯誤的觀念,就會造成孩子的學習一日不如一日,最終導致厭學。
3、缺少關懷。有些家長由于過分埋頭于自己的事務,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,既不督促也不檢查,任其發(fā)展,然而當孩子交上了極差的學習成績單時,他們就大發(fā)雷霆,不打即罵,結果使孩子產(chǎn)生逆反心理。也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績,但對獲取好成績的過程、途徑則采取漠然的態(tài)度,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卻無能為力,只是要求孩子如“填鴨”般地伏案學習再學習,結果使得孩子產(chǎn)生厭學情緒。
學校因素
1、應試機制下的評價標準。一些學校對小學生評價的標準主要建立在分數(shù)的基礎上,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失去信心。
2、過重的學習負擔。由于素質(zhì)教育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,重分數(shù)輕能力的現(xiàn)象依然存在,使學生疲于應付題海戰(zhàn)術,心理極度緊張,導致他們用腦過度,皮層機能降低,從而影響學習效果,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,產(chǎn)生苦悶﹑壓抑﹑恐懼等不良心境。
3、教師教育方法失當。小學時期,小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理解和愛護。但是,有些教師對待好學生親切關懷的態(tài)度和對待差學生冷漠無視的態(tài)度形成了強烈對比,傷害了部分小學生的自尊心,引起了小學生的抵觸情緒,從而導致其不愿意學習該教師講授的課程。某些教師采取“填鴨式”教學法,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,產(chǎn)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。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,知識更新加快,使得有些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,成績一直下滑。如果教師缺乏理解﹑耐心﹑愛心,不能以熱情的態(tài)度給予學生知道和幫助,反而橫加指責,學生則會感到失望,產(chǎn)生消極情緒,導致師生關系淡漠,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動力消失,產(chǎn)生厭學情緒。
小學生厭學的對策
對于厭學的學生,教育的關鍵不在于對其增加學習的壓力,而是要培養(yǎng)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興趣,教給科學的學習方法,提高學習能力。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態(tài)和科學的方法,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看待。勤于交流,及時了解孩子的困難,并及時幫助。以鼓勵為主,不能用懲罰代替教育,在遇到挫折或?qū)W習效率不高時,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,不輕言放棄。
1、 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。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,特別是留守兒童,家長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質(zhì)品,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。多溝通,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(tài),發(fā)現(xiàn)有什么不好的苗頭及時解決,這樣可避免或減少孩子厭學、逃學問題的發(fā)生。不要等到事情發(fā)生了在怨天尤人,那將于事無補。
2、 加強家校聯(lián)系。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(lián)系,做到聯(lián)手共管,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。學校要通過舉辦家長學校、召開家長會、填寫家校交流記錄表、電話聯(lián)系等形式,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,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,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(diào)節(jié),如何承受挫折,培養(yǎng)自控能力等。作為家長,要關心孩子平時的一些心理,生理上的變化,對孩子在家的行為舉止,多與學校老師交流。關心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,與班主任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存在的問題。經(jīng)常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,使得在思想上與學校保持一致。
3、 學校方面:培養(yǎng)學生興趣,疏解心理壓力。
(1)創(chuàng)造成功機會,滿足學生高層次需要。信心是前進的源泉,進取是成功的根本。在學習上,氣可鼓而不可泄,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創(chuàng)設成功機會,滿足學生高層次需要,厭學者的顯著特點是喪失了信心,若老師適當?shù)亟档蛯W習要求,創(chuàng)設情境,讓學生成功,體驗到成功的喜悅,滿足他們尊重的需要。信心、期待會使學生產(chǎn)生積極的、主動的學習動機,增強信心,克服自卑,糾正厭學情緒。
(2)利用多種途徑,培養(yǎng)學習興趣。興趣是好的老師,興趣是求知的向?qū),學習動機的表現(xiàn)之一就是對學習內(nèi)容的濃厚興趣,它是學習的一種內(nèi)部動機,因此,老師要有意識地科學地激發(fā)培養(yǎng)學生的學習興趣。它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:召開故事會,介紹一些名人奮發(fā)讀書的故事,開主題班會,如:“美好的原望”、“十年后來相會”,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,端正學習態(tài)度,自覺刻苦學習;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,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如:開展智力競賽,演講比賽。組織學科興趣小組,開展小創(chuàng)造小發(fā)明,小論文活動,組織學生參觀考察,參與一些生活實踐活動,學生在這些活動中,調(diào)整價值取向,熱愛科學知識;在課堂教學中,把趣味游戲與課堂教學糅合起來,讓學生在趣味游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。
(3)提高課堂教學藝術,滿腔熱情關心學生。小學教師要根據(jù)教材和學生的特點,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,來激發(fā)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,而不能采用單調(diào)死板、照本宣科、滿堂灌的教學方式,使學生處于一種枯燥無味的心理狀態(tài),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枯燥無味的負擔。因此,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,采用先進教學手段,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如:語言準確、生動、簡潔、形象、幽默、邏輯性強、重點突出,學生的大腦皮層就會興奮起來,注意力集中。老師還要經(jīng)常使用幻燈、投影、實驗、錄音、錄象等現(xiàn)代化的教學手段,適當減少筆記和作業(yè)負擔,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。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,激發(fā)他們的自尊心,如:學生偶爾答出一道題,提出一種見解,老師都應有意識的表揚,使他們看到希望,樹立信心。
總之,小學生厭學心理,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是人為因素長期的,多次的影響結果。消除學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、復雜的工作,需要學校、家庭、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。農(nóng)村孩子是中國未來的希望,更是中國農(nóng)村的希望。對于厭學的學生,教師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,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(fā),進行教育和幫助,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,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校安心學習,健康成長,走好人生每一步。
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厭學的分析及對策,點擊進入:http://blqqg.cn/school-4639/